下列不屬于混凝土框架設計時考慮的方面的問題是(下列不屬于混凝土結構分項工程組成的有)
溫馨提示:這篇文章已超過613天沒有更新,請注意相關的內容是否還可用!
今天給各位分享下列不屬于混凝土框架設計時考慮的方面的問題是的知識,其中也會對下列不屬于混凝土結構分項工程組成的有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注本站,現在開始吧!如下列不屬于混凝土框架設計時考慮的方面的問題是:某二級框架梁截面尺寸為250mm×400mm,梁端負筋為4Φ25,混凝土為C30,箍筋為2%,故箍筋直徑應至少為10mm,原配箍筋直徑偏小。
今天給各位分享下列不屬于混凝土框架設計時考慮的方面的問題是的知識,其中也會對下列不屬于混凝土結構分項工程組成的有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注本站,現在開始吧!
本文目錄一覽:
- 1、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的設計探析?
- 2、淺談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施工過程中的常見的幾個問題?
- 3、混凝土結構設計選擇題(06年1月全國自學考試
- 4、混凝土框架設計,內力組合的時候是不是不考慮豎向荷載對柱子產生的剪力?
- 5、混凝土框架結構設計的一般步驟有哪些
- 6、《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 的相關問題、請各位大俠幫忙、答案好還可以加分
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的設計探析?
在我國現在的多高層建筑中,鋼筋混凝土結構應用最普遍,其中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是最常用的結構形式。依據GB5002022002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和GB5001122001建筑結構抗震設計規范,對抗震等級的選取,振型組合數的合理選取,軸壓比限值等問題的計算容易被設計人員,進行初步探討,并取得較好的效果,可供設計人員參考。
一、概述
在我國現在的多高層建筑中,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是最常用的結構形式。因為其具有足夠的強度,良好的延性和較強的整體性,目前廣泛用于地震設防地區。
在多層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的設計過程中,筆者通過切身體會,總結歸納下列不屬于混凝土框架設計時考慮的方面的問題是了一些不符合規范要求的問題。較常見的有在結構施工圖中將場地類別寫成了場地土類別,結構設計使用年限與建筑施工圖不一致,抗震措施和抗震構造措施不明確,柱縱筋在基礎內錨固長度不足,周期該折減而未折減等,應引起足夠的重視。
二、框架結構的耗能機理
框架結構主要是以壓彎構件——豎向框架柱和以彎剪構件——水平框架梁組成的。實際工程計算的例子表明,框架結構的延性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框架梁和框架柱構件本身的延性和屈服彎矩。
在地震作用下,框架結構每經過一個循環,加載時先是結構吸收或儲存能量,卸載時釋放能量,但兩者不相等。兩者之差為結構或構件在一個循環中的“耗失能量”(耗能),也即一個滯回環內所含的面積。結構吸收的地震能量可以由力——位移曲線所包圍的面積來表示。
三、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設計中的兩個注意問題
(一)抗震等級的選取
對于乙類建筑,建筑抗震設計規范3.1.322規定:地震作用應符合本地區抗震設防烈度的要求,但是抗震措施(主要體現為抗震等級)在一般情況下,當抗震設防烈度為6度~8度時,應符合本地區抗震設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實際設計中經常發生抗震等級選錯的情況,如:位于8度區的某乙類建筑,應按9度由建筑抗震設計規范表6.1.2確定,為一級抗震等級。
(二)振型組合數的合理選取
應按以下規則選取:對于較高層建筑,當不考慮扭轉耦聯時,振型數應不小于3;當振型數多于3時,宜取為3的倍數(由于程序按3個振型一頁輸出),但不能多于層數。當房屋層數不大于2時,振型數可取層數。對于不規則建筑,當考慮扭轉耦聯時,振型數應不小于9,但不能超過結構層的3倍,只有定義彈性樓板且按總剛分析法分析時,才可以取更多的振型。建筑抗震設計規范在條文說明中明確指出:振型數可以取振型參與質量達到總質量90%所需的振型數。
目前satwe等程序已有這種功能,這是一個重要指標。如:對于某一建筑,選取的振型數為15,但振型參與質量系數只有50%,說明振型數取得不夠,可能由于此建筑過于復雜或由于某些桿件不連續導致局部震動引起的,應仔細復核。
四、獨立基礎拉梁的問題
當基礎埋置較深,為了減小底層柱計算高度及底層側向位移,可在±0.000附近設置基礎拉梁,但不宜按構造設置,宜按照框架要求設計,應注意此時需將板厚取為0,定義彈性結點,按總剛分析法分析計算,且基礎應設成短柱基礎。
五、構造方面的若干問題
(一)框架梁的通常面積配筋率ρsv不滿足規范要求
GB5001022002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11.3.9明確規定了最小面積配筋率,容易被忽視。如下列不屬于混凝土框架設計時考慮的方面的問題是:二級框架,500mm×800mm,C40,非加密區箍筋8@200,四肢箍要求ρsv≥0.28ft/fyv=(0.28×1.71)/210=0.00228,實際ρsv=(50.3×4)/(200×500)=0.002000.00228,不滿足設計規范。
(二)當框架梁端縱向受拉筋配筋率大于2%時,箍筋直徑沒有增大2mm
設計中經常碰到梁端縱向受拉筋配筋率大于2%的情況,往往不注意GB5001022002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11.3.623的規定,導致箍筋直徑偏小。如下列不屬于混凝土框架設計時考慮的方面的問題是:某二級框架梁截面尺寸為250mm×400mm,梁端負筋為4Φ25,混凝土為C30,箍筋為2%,故箍筋直徑應至少為10mm,原配箍筋直徑偏小。
(三)框架梁加密區箍筋肢距不滿足規范要求
如:寬300mm框架梁,箍筋為10@100,兩肢箍,此時箍筋肢距為260mm。當抗震等級為1級~3級時,不滿足GB5001022002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11.3.8的規定,應在加密區范圍內加一根拉筋,成三肢箍,可滿足要求。
(四)框架柱縱筋間距和凈距不滿足規范要求
按GB5001022002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10.3.123和11.4.13的規定,框架柱縱筋的凈距不宜小于50mm,且當柱截面尺寸大于400mm時縱筋的間距不宜大于200mm。邊柱有可能會遇到這種情況,特別是當邊跨較長,柱的計算長度較長,沿邊跨方向框架的抗側剛度較弱時。這時框架柱邊跨方向計算配筋較大,另一方向配筋較小,如某框架柱高7.0m,截面尺寸為500mm×700mm,短邊配8Φ25,長邊配4Φ25,兩方向均不滿足規范要求。
(五)地下室頂板厚度不夠
按建筑抗震設計規范6.1.4的規定,當作為上部嵌固部位時,應避免開大洞口,采用現澆結構,且板厚不宜小于180mm,實際設計中在此種情況下經常會忽視此條規定,導致板厚偏小。
(六)短柱位置未明確
樓梯平臺梁或者雨篷梁支撐在框架柱上,容易形成短柱,應按要求全長加密箍筋??蚣芡鈬畛鋲﹂_窗,由于窗臺處砌體對框架柱作用,容易形成短柱,也應全長加密。若不加密,可將砌體墻與框架柱設成柔性連接(如:墻柱之間留有縫隙,填充一些松散材料,但應有鋼筋與柱拉結),或從邊框梁處出挑挑耳,上砌砌體填充墻,消除對框架柱的作用。
六、關于框架結構電梯井的問題
由于在地震作用下高層框架結構的位移較難控制,而多層框架結構的位移控制要比其容易許多,故對于多層的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電梯井,完全可以采用框架加填充墻形式,只是這時應加密填充墻構造柱,且應注意加強電梯井周圍的框架梁柱的配筋,因其剛度影響在計算中無法反映出來。若要將電梯井做成鋼筋混凝土形式,由于井筒會吸收較大地震力,相應減少框架部分吸收的地震力,則框架部分偏于不安全,且井筒基礎設計也較為困難,故應對整個結構按有無鋼筋混凝土井筒分別計算,取最不利結果配筋,且對井筒墻壁采取做薄墻厚、構造配筋、開豎縫、開計算洞等辦法來弱化電梯井剛度。這樣的墻體布置,在地震作用下不至于由于電梯井筒的破壞,而導致結構整體喪失穩定性。
更多關于工程/服務/采購類的標書代寫制作,提升中標率,您可以點擊底部官網客服免費咨詢:
淺談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施工過程中的常見的幾個問題?
下面是中達咨詢給大家帶來關于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施工過程中的常見的幾個問題,以供參考。
在施工過程中,對于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的施工,有關規范雖已有詳細規定,但仍有若干問題沒有明確具體作法,給工程質量留下隱患。針對梁柱節點箍筋施工、鋼筋混凝土強度等級、保護層厚度等方面的常見問題,對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施工方法提出改進意見。
1梁柱節點箍筋施工問題
在實際施工中,梁柱節點區鋼筋密集,構造復雜,特別是處于結構中間部位的柱子,梁柱鋼筋縱橫交錯,梁的縱向受力鋼筋要放在柱縱向鋼筋內部,呈井子形交叉,這樣柱子的箍筋綁扎就很不方便。在框架結構施工中,施工單位普遍采取先安裝梁板模板,再綁扎安裝梁鋼筋,待梁鋼筋安裝結束,然后整體沉梁,那么節點區箍筋就無法綁扎,致使梁柱節點區出現不放、少放或者即使放也是雜亂的擠在一起,這樣就會給節點區質量留下安全隱患。
由于意識到這個問題對工程質量的影響,有些施工單位施工人員就采取用兩個開口箍筋對向拼合的方法,然而這種做法顯然是不符合規范規定的。根據規范的規定,為保證箍筋對混凝土核心區起到約束作用,箍筋要封閉、末端要有彎鉤。還有的做法就是在沉梁之前就把柱箍筋綁扎好,然后和梁一起下落,由于箍筋與柱縱筋摩擦且下落不平衡,使得箍筋不能下落出現施工人員強力往下打的現象,不但把箍筋打得變形,而且也不能使得箍筋到位。這樣做的結果是箍筋沒有得到封閉綁扎且雜亂變形,間距更不會滿足規范要求。以上兩種方法都不能解決節點核心區箍筋施工的問題。具體可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在鋼筋下料加工的時候,就考慮增加若干根與箍筋同級別的短鋼筋;具體長度根據節點區箍筋高度確定,箍筋開口處先焊接好,然后把柱箍筋按照設計間距用短鋼筋焊接,可以在箍筋每邊或兩邊相對焊接即可,加工成上下開口四周封閉的整體骨架。
第二,在安裝梁鋼筋之前,把整體骨架套入柱縱筋并用墊木擱置在樓板模板面上,然后穿梁縱向鋼筋并綁扎,待梁鋼筋安裝完沉梁時,節點區骨架就與梁整體下落,且不會出現變形、開口的問題。這種方法可保證節點區箍筋的間距與數量,實施效果很好,使得節點區箍筋能夠滿足規范要求。
2混凝土強度等級不同的問題
在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設計時,根據設計原則,為保證“強柱弱梁”強節點的要求,柱的混凝土強度等級通常會比梁板高,而且隨著建筑物高度的增加,兩者的差距會更大。然而這樣的話,就會給實際施工帶來很大麻煩。
在框架結構施工中,比較普遍的做法是柱和梁板混凝土分兩批集中澆筑,即節點區采取和梁板結構混凝土相同強度等級澆筑。如果單獨澆筑節點區,會存在因供應量少和與梁板分隔困難的問題,若同柱一起澆筑,會因節點區混凝土施工縫留置出現違背規范規定的問題,如與梁板同時澆筑存在節點“夾層”,存在質量隱患。
根據文獻規定,梁柱混凝土強度等級相差不宜大于5MPa,如果超過時,梁柱節點區施工時應作專門處理,使節點區混凝土強度等級與柱相同。特別強調節點核心區的混凝土強度等級要與柱相同,不能與梁板混凝土強度等級相同;而文獻規定,當柱混凝土設計強度等級高于梁板的設計強度時,應該對梁柱節點核心區混凝土強度等級采取有效措施,保證節點混凝土的強度。兩個規范都在保證強節點的設計原則。具體可采取以下措施:
為了方便施工,可以直接在梁端(柱邊)設置垂直交界面,采用快易收口網,可避免在板內設置交界面,使施工難度降低;但為防止交界面出現施工冷縫,建議施工時節點區混凝土采用塔吊用漏斗澆筑,梁板混凝土則采用泵送,同時澆筑。
要保證核心區混凝土的強度,具體做法是在節點處增加縱向鋼筋,設置型鋼或矩形芯柱及增加箍筋予以補強。這種方法施工方便,質量容易保證,易被施工單位接受,但節點區軸壓比增大,延性減小。
3混凝土保護層厚度問題
保護層厚度的規定是為滿足結構構件的耐久性要求和對受力鋼筋有效錨固的要求。保護層厚度大小,無法滿足上述要求,太大則構件表面易開裂。因此,《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204-1992)第3.5.8條、《建筑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準》(CBJ301-1988)第5.1.10條、《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CB50204-2002)第5.5.2條均規定:受力鋼筋保護層厚度梁柱允許偏差為5mm。
施工時須嚴格按規范和設計要求保證混凝土保護層厚度,但實際施工時很難做到。高層建筑中。由于柱箍筋直徑較大,間距較密,肢數較多,加工難度較大。安裝時內外箍筋很難做到完全重疊,只能部分外突部分內凹,外突箍筋使模板無法安裝,為此施工單位總是有意識地將箍筋做小一點以便安裝模板。但會造成柱縱筋保護層偏大,解決該問題有賴于提高現場加工精度。
在框架結構施工中,由于樓面標高是一致的。雙向框架梁同時穿越柱節點時,必然造成一側框架梁面筋保護層厚度偏大(往往會超過40mm)。井宇架梁節點也有同樣問題,這些問題無法避免。但需注意:一是梁箍筋的下料問題.由于一向框架梁面筋需從另一向框架梁面筋底下穿過。若該向框架梁端箍按原尺寸下料,面筋無法直接綁扎到箍筋上,對梁骨架受力不利,因此梁端箍筋下料時高度可減小2~3cm(僅一向框架梁端需要);二是施工時以哪一向為主,保護層厚度增大,截面有效高度變小,正截面受彎承能力減?。s5%),設計時是否考慮這種影響,另一方面構件表面容易開裂,《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0-2002)第9.2.4條規定:當梁、柱中縱向受力鋼筋的保護層厚度大于40mm時,應對保護層采取有效的防裂構造措施;對此須在設計時就明確以哪一向為大,并對保護層厚度偏大的一向梁端加鋪一層鋼絲網以防表面開裂。
4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冬期施工的問題
冬期施工首先要編制冬期施工技術措施與方案。編制冬施技術措施與方案一定要結合實際統籌兼顧,做到科學合理,全面、具體、適用,確保冬施質量。
做好室外氣溫與周圍環境溫度測量,以便及時掌握冬施的開始時間。在施工現場有代表性的位置設置測溫點,定時定點每晝夜測溫不少于4次,求出平均溫度并做好統計與記錄。
量混凝土出罐、入模溫度。每一工作班不少于4次。混凝土養護溫度應符合下列要求:應在易于散熱的部位設置測溫孔(孔深宜為10cm~15cm,也可為墻厚的1/2或板厚的1/2),全部測溫孔均應編號,并繪制測溫孔布置圖;測量混凝土溫度時,溫度計應采取措施與外界氣溫隔離,溫度計留置在測溫孔內的時間不應少于3min,在達到臨界強度以前每2h測量一次,以后每6h測量一次,防止混凝土早期受凍。
從施工實踐來看,混凝土工程冬期施工一般宜優先選用綜合蓄熱法,其施工簡單,經濟合理且易于保證質量。綜合蓄熱法即根據室外及周圍環境溫度摻加早強防凍劑,同時對混凝土及時進行保溫覆蓋,充分利用預加熱量和混凝土在硬化過程中放出的水化熱,防止熱量過快損失,減緩混凝土的冷卻速度,使混凝土在正常溫度條件下達到預定的設計強度。
更多關于工程/服務/采購類的標書代寫制作,提升中標率,您可以點擊底部官網客服免費咨詢:
混凝土結構設計選擇題(06年1月全國自學考試
哥哥你這不是作弊嗎
要自己學到了的那才你自己的知識
別人告訴你沒用的
多看看書以上問題都解決了
混凝土框架設計,內力組合的時候是不是不考慮豎向荷載對柱子產生的剪力?
內力組合。真正的意思是荷載效應的組合。按效應組合去理解吧。要考慮各種效應的組合。當然是考慮剪力了。
當荷載與效應成線性關系的時候,才有了荷載組合。
混凝土框架結構設計的一般步驟有哪些
一. 確定結構方案與結構布置
1. 結構選型 是否選用框架結構應先進行比較。根據何廣乾的模糊評判法,砼結構8~18層首選框剪結構,住宅、旅館則首選剪力墻。對于不需要電梯的多層采用框架較多。 2. 平面布置 注意L,l,l’,B的關系。
3. 豎向布置 注意高寬比、最大高度(分A、B兩大類,B類計算和構造有更嚴格的要求),力求規則,側向剛度沿豎向均勻變化。
4. 三縫的設置 按規范要求設置,盡量做到免縫或三縫合一。
5. 基礎選型 對于高層不宜選用獨立基礎。但根據國勤兄的經驗,對于小高層當地基承載力標準值300kpa以上時可以考慮用獨基。 6. 樓屋蓋選型
高層最好選用現澆樓蓋
1) 梁板式 最多的一種形式。有時門廳,會議廳可布置成井式樓蓋,其平面長寬比不宜大于1.5,井式梁間距為2.5~3.3m,且周邊梁的剛度強度應加強。采用扁梁高度宜為1/15~1/18跨度,寬度不超過柱寬50,最好不超過柱寬。
2) 密肋梁 方形柱網或接近方形,跨度大且梁高受限時常采用。肋梁間距1~1.5m,肋高為跨度的1/30~1/20,肋寬150~200mm。
3) 無梁樓蓋 地震區不宜單獨使用,如使用應注意可靠的抗震措施,如增加剪力墻或支撐。 4) 無粘結預應力現澆樓板 一般跨度大于6m,板厚減薄降低層高,在高層中應用有一定技術經濟優勢。在地震區應注意防止鋼筋端頭錨固失效。 5) 其他
二. 初步確定梁柱截面尺寸及材料強度等級
1. 柱截面初定 分抗震和非抗震兩種情況。對于非抗震,按照軸心受壓初定截面。對于抗震,Ac=N/(a*fc) N=B*F*Ge*n B=1.3(邊柱),1.2(等跨中柱),1.25(不等跨中柱) Ge=12~15kN/m2 a為軸壓比 fc為砼抗壓強度設計值 F為每層從屬面積 n為層數。框架柱上下截面高度不同時,每次縮小100~150為宜。為方便尺寸標注修改,邊柱一般以墻中心線為軸線收縮,中柱兩邊收縮。柱截面與標號的變化宜錯開。
2. 梁截面初定 梁高為跨度的1/8~1/14,梁寬通常為1/2~1/3梁高。其余見前述。對于寬扁梁首先應注意滿足撓度要求,否則存在梁板協調變形的復雜內力分析問題。梁凈跨與截面高度之比不宜小于4??蚣芰簩挷灰诵∮?/2柱寬,且不小于250mm??蚣芰旱慕孛嬷行木€宜與柱中心線重合,當必須偏置時,同一平面內的梁柱中心線間的偏心距不宜大于柱截面在該方向的1/4。
3. 砼強度等級 一級現澆不低于C30,其余不低于C20。
三. 重力荷載計算
1. 屋面及樓面永久荷載標準值 分別計算各層 2. 屋面及樓面可變荷載標準值 3. 梁柱墻門窗重力計算
4. 重力荷載代表值=自重標準值+可變荷載組合值+上下各半層墻柱等重量
可變荷載組合值系數:雪、屋面積灰為0.5,屋面活荷載不計,按實際考慮的各樓面活荷載為1。將各層代表值集中于各層樓面處。
四. 框架側移剛度計算
計算梁柱線剛度,計算各層D值,判斷是否規則框架。分別計算框架縱橫兩個方向。
五. 計算自振周期
T1=(0.6或0.7)X1.7Xsqrt(Ut)
Ut___假想把集中在各層樓面處的重力荷載代表值作為水平荷載而算得的結構頂點位移。0.6或0.7為考慮填充墻的折減系數。對于帶屋面局部突出的房屋,Ut應取主體結構頂點位移,而不是突出層位移。此時將突出層重力荷載折算到主體結構的頂層。 Ge=Gn+1(1+1.5h1/H)+G n+2(1+1.5(h1+h2)/H) 分別計算縱橫框架。
六. 風荷載作用下彈性位移驗算
對于框架結構應將所得的分布風荷載按靜力等效的原則化為樓面處的集中荷載,以便于內力計算。由水平集中風荷載計算內力及位移(D值法),檢查是否滿足層間位移及頂點位移要求。如不滿足,應返回修改梁柱截面尺寸強度等級。應分別計算縱橫向框架內力位移。
七. 多遇地震作用下彈性位移驗算
40m以下采用底部剪力法等計算水平地震作用,T11.4Tg時考慮頂部附加地震作用。計算各質點水平地震作用。水平地震作用下位移驗算。檢查是否滿足彈性位移限制,如不滿足應返回修改梁柱截面尺寸強度等級。D值法分別計算縱橫向框架內力位移。
八. 豎向荷載作用下框架內力計算
活荷載不利布置。當活荷載與恒載之比不大于1時可按滿布考慮,跨中彎矩乘1.1~1.2系數予以調整。常用彎矩分配法計算縱橫向框架內力。對計算出的內力進行彎矩調幅。
九. 內力組合 60m及9度以下幾種組合方式
1. 1.2恒+1.4活
2. 1.2恒+0.9*1.4(活+風) 3. 1.35恒+1.0活
4. 1.2恒+1.3地震水平力
通常 1.2恒+1.4風 不起控制作用
十. 豎向荷載作用下樓屋蓋設計
十一. 梁柱截面配筋 節點構造 框架柱首先驗算軸壓比,剪跨比,如不滿足要求應調整截
面和等級。柱端彎矩設計值的調整(梁柱節點,柱腳彎矩節點調整),以符合強柱弱梁;柱端剪力值調整以符合強剪弱彎;角柱地震作用效應調整以抗扭轉引起角柱內力增大。梁抗彎截面設計取抗震和非抗震彎矩大值進行配筋。注意跨中彎矩不小于1/2(按簡直梁計算的跨中彎矩)。梁的斜截面設計注意驗算截面尺寸是否符合要求。
十二. 基礎設計
十三. 罕遇地震作用下薄弱層彈塑性變形驗算
7度區豎向不規則,3,4類場地考慮。7~9度樓層屈服強度系數小于0.5時的框架結構應進行薄弱層的抗震變形驗算。其余見規程。12層以下有簡化計算方法。如不滿足變位角限值,應重新調整梁柱截面配筋。所謂豎向不規則即為下層剛度小于上層相鄰的70%,承載力小于上層80%
從拿到建筑圖到出圖的步驟是怎樣呢?發表于 2007-11-10 20:09:50 類別:土木工程從拿到建筑圖到出圖的步驟是怎樣呢?
1 有了最初的條件圖(往往還是很粗的,可能還只有標準層平面),首先好好看看建筑圖,平面有不合理的地方要和建筑協調,憑經驗大致確定柱墻的布置(我們這里這個步驟主要還是總工做的,我們看試算結果再調整)。 2 根據建筑dwg圖布置軸網,軸線盡量考慮好梁偏位(比如樓梯口用200梁,我軸線就退100;以后pkpm里輸梁到出模板圖就可以減少工作量)。軸網畫好轉到pkpm,柱梁我是習慣在pkpm里輸。
3 接著開始試算,試算的目的就是大致確定柱墻布置,一些總的指標通過。所以不用非常細,比如輸個標準層和屋面層就行了,柱梁偏位不用管。荷載也不必太精確,墻體材料要讓建筑確定,查得容重,高度取(層高-400),至于外墻門窗按開洞大小估算下按0.7或0.8折算就行了,100內墻門窗洞就不折減了,一來稍微增加點安全系數,二來框架柱梁配筋主要還是受地震影響(高層風荷載影響也大)。然后根據試算出來的位移、周期、軸壓比、配筋進行調整。 4 試算通過后,然后就要比較細的調整電算了。像柱梁的偏位,確定柱墻收幾次截面相應增加標準層,小屋面建模,還有陽臺梁高、外圈梁高等和建筑商量好。然后計算,看看總的指標是不是還是滿足(一般變化不會太大),然后主要就要看配筋圖調整柱、梁的截面。柱收完截面后要看看軸壓比合不合適,配筋較大的再調整截面;梁要看看配筋率是否合適,過大的在滿足建筑要求前提下加大截面減少配筋。調好電算就可以把柱墻反提給建筑。
5 電算調好接著就要開始畫施工圖了。調好模板后,我一般按板-柱-梁-樓梯、大樣的順序畫。我覺得就算建筑再有調整,影響最小的就是板圖了,有地下室的話底層柱墻也要優先畫好。
板圖:基本就是用pm設置好參數生成后修改修改,大小板相鄰時大板的負筋一般把小板拉通,衛生間之類小板可以雙向拉通,其他可以在說明里注明一些未注明的板厚、板筋、負筋長度之類的使圖面干凈些。
柱墻圖:柱挺簡單的,根據角筋、配筋、箍筋配就行了,注意有些柱要全長加密,像八度區的框架柱角柱、貼著窗邊或柱截面高形成的短柱。墻么除了配筋值還要算算體積配箍率,不過做過幾次不同標號、墻厚的以后就可以直接復制來用了。
梁圖:編號的話看習慣了,主要是要讓看圖的容易看懂,方便查找。框架梁我們按軸號編,比如A軸有2段分別4跨,就編KLA1(4),KLA2(4);12軸有2段分別4跨,就編KL12-1(4),KL12-2(4)。次梁不多可以編張梁表,多的話按一個順序編下來,比如從左到右再從上到下。支座筋雖然兩邊會不同,但一般都是拉通配一樣的,一來施工方便,不會造成梁柱節點鋼筋過密;二來你錨入柱內也還需要下彎長度,比拉通過去也省不了多少。pkpm生成的梁圖問題很多的,我一般是拿來當個模板,根據配筋圖重新配的。
《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 的相關問題、請各位大俠幫忙、答案好還可以加分
1.B.
混凝土強度等級應按立方體抗壓強度標準值確定。立方體抗壓強度標準值 系指按照標準方法制作養護的邊長為150mm的立方體試件,在28d齡期用標準試驗方法測得的具有95%保證率的抗壓強度。
2.B
3.A.混凝土規范8.1 裂縫控制驗算
4.C.鋼筋的代換在等強和等面代換上有區別,什么情況下用等面什么情況下等強代換,請看下面這段話(最重要的是安全,必須經過設計院同以):
①鋼筋代換原則:構件配筋受強度控制時,按代換前后強度相等的原則進行代換;構件按最小配筋率配筋時,或同鋼號鋼筋之間的代換,按代換前后面積相等的原則進行代換鋼筋。
②鋼筋代換時,應征得設計單位的同意;不同種類鋼筋代換,應按鋼筋受拉承載力設計值相等的原則進行;必要時應進行抗裂、裂縫寬度或撓度驗算;代換后,鋼筋間距、錨固長度、最小鋼筋直徑、根數等應符合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的要求;對重要受力構件,不宜用HPB235級代換HRB335級鋼筋;梁的縱向受力鋼筋與彎起鋼筋應分別進行代換;偏心受力構件,應按受力(受拉或受壓)分別代換;對有抗震要求的框架,不宜用強度等級高的鋼筋代替設計中的鋼筋;預制構件的吊環,必須采用未經冷拉的HPB235級鋼筋制作,嚴禁以其他鋼筋代換。
5.A.當混凝土均勻受壓時,它在即將破壞之前所能承受的最大壓應力即為其極限抗壓強度簡稱抗壓強度.在我國土建工程中一直采用立方體試塊在壓力機上加壓到破壞時所測得的抗壓強度作為檢驗混凝土強度的標準.為了排除不同的養護環境,實驗條件和試塊尺寸對立方體抗壓強度的影響,我國規范規定用邊長15cm的標準立方體試塊在標準條件下養護28天后在壓力機上加壓到破壞時所測得的最大平均壓應力作為混凝土的立方強度.用相同混凝土制作截面尺寸相同但高度不同的試塊測定混凝土的抗壓強度,實驗表明試塊的高寬比越大所測得的抗壓強度越低.但高寬比超過3以后抗壓強度的降低幅度就不大了.因為混凝土的破壞是與內部微裂縫發展密切相關的,只要能對混凝土的橫向變形給以約束,使其內部微裂縫不能自由發展,就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混凝土的抗壓強度.用不同的高寬比試塊所做的各組試驗中試塊的自然表面都是與壓力機上下兩塊承壓鋼板直接接觸.承壓鋼板通過界面上的摩擦力對混凝土試塊橫向變形形成約束.離開承壓鋼板越遠試塊混凝土所受約束就越小.在立方體試塊中由于試塊高度較小,這種水平約束影響可一直達到試塊高度的中部.正是由于這種水平約束的存在使立方體試塊混凝土的強度有所提高.當試塊高寬比增大后,上下兩個端面上摩擦力約束影響已達不到試塊高度的中部,使中部混凝土處在橫向自由變形狀態,而且高寬比越大中部橫向自由變形區域也就越大,因此測得的強度就將逐步有所降低.
6.A.
7.A.
8.A.
9.C.第7.6.4條.對鋼筋混凝土純扭構件,其ζ值應符合0.6≤ζ≤1.7的要求,當ζ1.7時,取ζ=1.7。
10.B
11.A.第7.1.2條εcu--正截面的混凝土極限壓應變,當處于非均勻受壓時,按公式(7.1.2-5)計算,如計算的εcu值大于0.0033,取為0.0033;當處于軸心受壓時取為ε0;
12.B.
13.B.
14.A
15.A
16.B。與箍筋有關
17.B.剪力起到控制裂縫作用,對混凝土構件有利。
18.B
19.A
20.B.la=αfyd/ft(9.3.1-1)
個人意見,僅供參考。其中可能有錯誤,望指正哈。
下列不屬于混凝土框架設計時考慮的方面的問題是的介紹就聊到這里吧,感謝你花時間閱讀本站內容,更多關于下列不屬于混凝土結構分項工程組成的有、下列不屬于混凝土框架設計時考慮的方面的問題是的信息別忘了在本站進行查找喔。
發表評論
還沒有評論,來說兩句吧...